0513-88695228
润宇天地
更及时、更便捷地了解润宇建设的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
>
2016年建筑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6年建筑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分类:业内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24
  • 访问量:3

【概要描述】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产值增幅创下历史新低。建筑业的寒冬似乎比别的行业更冷,2015年上半年,建筑业项目招投标减少,招投标率比往年下降30%—40%,审图部门的业务量较2014年大幅下降,企业普遍反映工程接单难。2016年,建筑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日子真的如媒体所述,是最困难的一年吗?

2016年建筑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概要描述】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产值增幅创下历史新低。建筑业的寒冬似乎比别的行业更冷,2015年上半年,建筑业项目招投标减少,招投标率比往年下降30%—40%,审图部门的业务量较2014年大幅下降,企业普遍反映工程接单难。2016年,建筑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日子真的如媒体所述,是最困难的一年吗?

  • 分类:业内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24
  • 访问量:3
详情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产值增幅创下历史新低。建筑业的寒冬似乎比别的行业更冷,2015年上半年,建筑业项目招投标减少,招投标率比往年下降30%—40%,审图部门的业务量较2014年大幅下降,企业普遍反映工程接单难。2016年,建筑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日子真的如媒体所述,是最困难的一年吗?

  一、机遇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稳中求进

  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经济总的定调仍是“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由于房地产投资仍难以显著回升,2016年国内需求仍面临较大下降压力,而全球大多数经济复苏缓慢也制约外需,加上金融行业在今年高基数影响下也会放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适当小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更为合理。

  为维持相对较高经济增长,政府稳增长力度或加大,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一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这可能意味着财政支出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力度超出想象的可能性较低。二是“实行减税政策”,而减税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措施,着重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弥补财政减收。2015年共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预计2016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至2万亿元左右,赤字率可能达到2.76%,赤字净增量增加3800亿元左右。上述减税增支措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总体来看财政手段仍是托底经济的政策,经济真正意义上走出低谷不是靠中央财政加杠杆,而是靠企业加杠杆,中国要重回企业加杠杆仍需先完成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去杠杆的过程。

  (二)互联网+,建筑业发展新机遇

  作为最大数据行业之一的建筑业,建立完整的企业大数据库,实现企业透明化、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互联网的力量。项目的工程量、建材和设备的产品数据浩如烟海,伴随着BIM技术的成熟,“BIM+互联网”为工程管控、数据精确透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建筑业的价值链决定性要素在于工程量、建材设备产品的价格、消耗量指标、造价,在BIM的辅助下,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达到高于从前5到10倍的工效,其精细化程度更是提升数倍。在这一基础上,互联网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使得BIM技术能充分实现广域网的协同和共享,产品价格、消耗量指标及造价数据达到公开透明,进而为推动建筑行业透明化带来革命性变革。

  “互联网+”的到来,为信息传播,乃至于市场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如今许多企业都是借助网络的“魔力”俘获一大批拥戴的粉丝,并逐渐形成品牌号召力。对于传统的建筑企业而言,同样需要独一无二的品牌个性,而互联网则为建筑企业实现更大规模的品牌竞争,拉动粉丝经济开辟了崭新途径。

  此外,“互联网+”还为建筑行业的信息顺畅,公平契约提供了新渠道。筑牛在线交易平台、班汇通,建筑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螳螂等装饰企业成立互联网家装平台,已经有很多渠道开始尝试“互联网+”。

  (三)BIM技术持续发力

  2014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推出《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福建、广东、湖南、深圳、宁波各地政府随后加快了BIM政策的跟进。

  总结各地BIM政策的特点可发现,到“十三五”末,全国大部分地区BIM技术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将逐渐完善并落地,BIM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应用。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托底经济的着力点

  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成为“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亮点。

  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利国利民,同时防止在房地产去库存过程中导致的经济惯性下滑,托底中国经济。

  地下管廊可以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和给排水管线集成在一起,避免路面反复开挖、便利管线的维护,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建设方向。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系统性排蓄用水的地标性建设系统也成为建设的重点。

  “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构建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达到120.3亿元,同比增长66.2%,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5.3%,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等国家。同期,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059个,新签合同额达到591.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3%,同比增长24.9%,主要涉及电力工程、房屋建筑、通讯工程、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

  (五)地方债置换,可挪动财政资金投资于重点建设

  财政部工作会议提出,防范金融风险是财政部2016年的工作重点。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常态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债务偿债责任,严格将置换债券资金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

  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5.4万亿元,201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6万亿元。2015年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中含有15.4万亿元存量债务,这15.4万亿中含1.06万亿元是过去批准发行债券的,除去这部分之外,剩余的那些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平台等非债券方式举措的存量债务,国务院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置换。这意味着,国务院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置换1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在目前土地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发行置换债取得的资金,能够抵顶减收,可以使地方腾出一些资金用于重点建设。

  二、挑战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面临新常态,未来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将趋势性放缓。据统计,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作用在经济的发展中将不再作为第一大动力源,对于严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建筑业来说,将成为最大利空消息。

  2015,中国建筑企业家过了一个最冷的寒冬,不断创新低的产值增速、订单增速,新开工面积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市场、政策、业主都倒逼建筑企业转型。

  岁末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财政部、交通部、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各大部委,纷纷部署2016年工作重点,对建筑业新一年的发展各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去产能、去库存,建筑业将从增量向存量市场转变

  去产能、去库存是2015年年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201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首次对于房地产去库存的表态。

  随后在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20日中央城市经济工作会议、12月24日工信部工作会议、12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去库存”三番五次被提及。

  工信部2016年工作重点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去产能。针对建材等重点行业出台专项施策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

  产能、库存过剩在房地产、建筑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建筑市场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较低的准入门槛、地方政府投资的过热行为以及重复建设是建筑企业过度进入和盲目进入建筑市场的客观诱因。去产能对建筑业来说不是坏事,对提高建筑行业集中度有帮助,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会助推行业向更好方向迈进。

  (二)营改增,短期内增加建筑企业税负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2016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加大财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其中,财税改革方面,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其中,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将定为11%。

  营改增,从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业来说,难点在于进项税难以抵扣。因建筑业属于流动性作业,甚至很多项目位于偏远地区,增值税发票、甚至发票的获取都较难;有些预制构件等半成品是由企业内部加工厂加工,也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很多项目存在大量的“甲供材”现象,发票直接归开发商,施工企业只能取得相应数额的一张结算单,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另外固定资产折旧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鲁贵卿也曾提到,相关部门组织的对120家不同规模和和类型的建筑业企业的调差分析结果显示,如按11%的税实行营改增,建筑业企业的平均税款增加幅度为85%左右。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颁布,建筑业进入发展新常态,建筑企业需要快速建立起项目精细化、企业集约化管控能力,形成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规范性经营,应对新政和新的环境。

  (三)人口拐点的到来,建筑业面临人工困境

  中国的建筑企业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然而近年来,中国产业经济碰到意想不到的剧烈变化,企业的“民工潮”向“用工荒”转变。即使这两年,新开工项目呈现负增长的前提下,用工荒依然成为难解之题。

  “用工荒”带来的是项目成本大幅上升,给原本资金紧张的项目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据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虽然有预制加工、3D打印、机器人等可能会化解人工困境,但是建筑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以机器人、预制等代替人工,人工困境在较长一段时间很难得到实质改变。

  (四)企业现金流恶化

  出现现金流恶化,主要在于各类保证金过多;业主资金紧张,拖延支付或分期支付;施工企业摊子铺得比较大,资金比较分散,在整个产业链资金周转变慢之下,每个项目的回款周期必然拉长,加剧企业的现金流恶化;原材料、人工价格上涨;融资无道,民间借贷融资成本过高,银行因政策受限,或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贷款要求,让企业资金筹措无门。

  宏观经济不景气,上游企业资金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改观,企业现金流恶化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

  (五)低碳挑战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列出了这样一组数字,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0.8吨的二氧化碳,没生产一度电要释放1公斤二氧化碳,每燃烧1升汽油释放2.7公斤二氧化碳。作为能耗大户,节能减排已是压力重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必然推动建筑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生产转型。

  三、对策

  今天的中国建筑业,大家感受到冬天实实在在地到来了。建筑业增长率已从互联网行业增速(20%以上)到低于GDP增速很多的2015增速2.3%,行业凶险可见一斑。2016年也很难看到趋好因素。虽然政府会继续在投资拉动这一招上努力,但后继乏力。房地产绝大部分城市过剩,鬼城到处都是,拉动房地产投资也非可用手段。建筑企业指望增量业务已不现实。

  但中国建筑业无需过度悲观,超过18万亿的存量业务已足够大,有创新能力的建筑企业在行业整体下行过程中,仍可快速增长,重要的是发展的手段将完全与过去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方向将完全与过去不同,需要从经营理念、战略聚焦、细分领域品牌建设、提升运营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多个方面全面转型升级,要从过去喊喊口号到正式开始行动。

  开始行动的方向要对、战略要对,绝不再是过去的多跑关系、多接业务,而是提升内功,提升客户价值能力。建筑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战略聚焦,抢占细分市场第一品牌。放弃大量非主营业务,聚焦有独特优势的业务,建立竞争“护城河”,即建设核心竞争力。唯有聚焦,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什么都做,与所有的企业同质化,形势下行时,一定与别人一样难逃死亡命运。打造细分领域的第一品牌,才能有议价能力,才能有接收空出来“地盘”的机会。

  二是全面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能力和企业集约化运营能力。利用“BIM+互联网”全面提升项目精细化能力,是建筑企业最能快速见效的行动之一。项目少了,精细管理多出效益是不二选项,精细管理靠传统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加快BIM技术引进消化、加快应用是必需的全企业行动,这方面必须有大的投入。行业下行,项目管控风险剧增,利用企业级BIM系统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是收效快速的方法。因此BIM技术应用一定要成为企业战略级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才行。

  三是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特别是提升融资能力。现金流能力是下一阶段建筑企业存活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之一。随着金融政策的改革开放,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方法,通过存量资产证券化进行众筹,将大量沉淀应收债权盘活,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分包和供应商带姿融资成本。 总之,行动不是去找别的新机会,而是在自己熟悉的老业务中挖掘出潜力和发展空间,与过去不一样的创新思维是前提,从这一点讲,行业一直最缺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会是国内建筑企业后面珍贵的重要竞争力。(《建筑》杂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龙义集团

关注我们 

扫一扫访问

更多精彩等着你!

联系方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安平西路98号

0513-88695228

留言板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江苏润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7366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